专家视点 zhuanjiashidian

【建校70周年特辑】桃李篇②|李少红:报考电影学院是我最正确的选择


编者按:

七十载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七十载潜心耕耘,春华秋实。时值新中国电影教育70周年,广大师生、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忆往昔、溯流光,踊跃投稿,共话芳华与初心,学校官方微信平台特辟专栏,陆续刊发优秀作品,让我们透过一段段珍贵的文字与照片,共同回眸那段有你有我、不负家国的芳华岁月!



 
李少红,1955年出生于江苏,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82年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任导演,任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第五届、第六届会长。主要个人导演作品有:《银蛇谋杀案》、《血色清晨》、《四十不惑》、《红粉》、《红西服》、《恋爱中的宝贝》、《生死劫》、《门》、《雷雨》、《大明宫词》、《橘子红了》、《买办之家》、《红楼梦》、《花开半夏》等。其中,《血色清晨》获1991年上海影评协会“最佳影片奖”、1991年台湾《中时晚报》“优秀影片奖”、1992年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奖”、1993年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奖”;《四十不惑》获1992年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影评人奖”;《红粉》获1995年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1995年全国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1995年上海电影协会、文汇电影时报“十佳影片奖”、1996年第27届印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金孔雀奖;1997年电视剧《雷雨》主演王姬获第1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奖。《红西服》获1998年中国政府最佳影片“华表奖”、上海影评协会文汇电影“最佳影片奖”、“最佳女演员奖”;《生死劫》获2006年美国迪伯伦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金胶片奖”、 2006年意大利米兰亚、非、拉美电影节最佳影片奖、2005年印度喀拉拉邦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雀奖”、2005年美国翠贝卡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门》获第26届金鸡电影节最佳摄影奖;《大明宫词》获第十八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电视剧奖”、“最佳摄影奖”、“最佳照明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女演员奖”、“最佳美术奖”;第21届飞天奖“最佳电视剧奖”、“最佳美术奖”……李少红以其细腻不失大气的女性视角和娴熟、灵动的镜头运用共同建筑了她独特的影视风格,为她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和大奖无数。




报考电影学院 是我最正确的选择


李少红  1978级导演系毕业生


人生感觉到了北京电影学院才开启,之前都很懵懂。在电影学院的四年里,我被电影启蒙,才真正的了解我所处在的这个世界,历史和社会。我才真正认识了我人生中的良师益友,我的同班28个同学成为我忘年交,老师也是我一辈子尊崇受益的前辈。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对我来说是人生最正确的一次选择。


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朱辛庄校址

李少红在朱辛庄电影学院校门前

我记得入学报到的第一天,我在公交车上遇到的第一个同学是白宏。他在考场表演的小品是关于知道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消息,那一瞬间。给我就留下很深的印象。我知道我们将要同窗四年。后来他确实像大哥哥一样对我很照顾,永远很温和的笑容到现在我都历历在目。


导演系78班白宏和彭小莲在进行表演课话剧片断排练

我怀念那些和电影在一起的日日夜夜,师生一起热烈讨论电影的场面,激动的时候都能跳上桌子。张客老师为了教我们镜头概念,请木匠按照库里肖夫的《电影导演基础》里的模型,用帆布上下隔开,分成大小几个隔断,分别可以形成全中近的景别,还能到最小特写的景别。让我们在这个框框里表演小品。全班最欢乐的一堂课。所有同学都忍不住笑场,尤其是张建亚,在特写的一条缝里露出自己的眼睛,我的眼泪都笑出来了。但是这个深刻的印象伴随我终身。


导演系1978级本科全体同学与老师合影,前排自左至右:王子音、李少红、田金夫老师、陈敏老师、陈文静老师、汪岁寒老师、司徒兆敦老师、徐燕老师、许同均老师、于永和老师;二排自左至右:潘桦、李子羽、、黎少旭、李小军、白宏、应旗、吴子牛、张建亚、陈凯歌、胡玫、崔小芹;三排自左至右:刘苗苗、彭小莲;最后排自左至右:金韬、田壮壮、赵劲、谢晓晶、江海洋、潘渊亮、耿晓震、林大庆、周炜、张军钊、蒋卫和、夏钢、王志红(王宜芹)。

司徒兆敦老师写在《资本论》上的密密麻麻的心得小楷字迹;张暖忻老师的剧作课;周传基老师的电影声音课,每次都提着一个两个喇叭的双卡录音机,培养我们的耳朵听力。为此我着迷的也买了一个当时很奢侈的松下双卡录音机。结果被偷了,成为我们这届至今没有破的迷案。班长田壮壮还组织的一个侦破小组,协助校方调查了一个学期都没能破案。现在想来大概是谁拿去复制流行歌卡带去了。

蒙太奇课的徐谷明老师每次都挎着一个草篮子,像是刚从菜市场买菜回来,里面装满了苏联专家当年讲课的教材。她讲课从来不看下面的学生,于是同学们可以光明正大的看小说。

汪岁寒老师的轴线课上了一学期,把我们越讲越糊涂,最后明白,轴线就是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拍两个人对话,一个向左看,另一个就要向右看,否则就跳轴顺撇了。球场不可能都朝一边打。成为我们导演课中最深奥的课。

倪震老师的美术课最好听,因为能看很多世界名画。后来真的到了巴黎卢浮宫,他讲过的所有都在我脑子里浮现出来,全部对上号了。还有两堂课记忆犹新。黄子龙老师的形体课,不知道为什么要给我们这些学导演的同学上形体课。他让全班围成一个圈儿,云手走台步,万动始于腰,动作的反动作。28个同学别提多么奇形怪状。

表演课教课小组老师最多,陈文静老师为主,还有许同均老师、徐燕老师,还有田金夫、孙敏老师。那时候没有条件用胶片拍习作,就让我们演。给我们排话剧,我们演过《雷雨》、《骆驼祥子》《霓虹灯下的哨兵》,凯歌演四爷,胡玫演虎妞,夏钢演的冯二爷,壮壮演周萍,耿小震演周冲,我演繁漪,刘苗苗演四凤。我发现我一边演,陈文静老师在下面一边抹眼泪,说我演的太好了,给我了满分。实际上我不是很喜欢繁漪这个角色,当时不理解,始终没有掉眼泪。我也不知道若干年后我会把《雷雨》拍成电视剧。这个分数猜想是陈文静老师打给繁漪这个角色的,后来知道她年轻的时候也演过繁漪。


78班联合作业《小院》工作照,自左至右:导演系谢晓晶、田壮壮,录音系梁明,摄影系侯咏、吕乐、张艺谋等

当然电影学院的四年最受益的当属看片。8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万象更新的年代,思想解放的文化思潮席卷全国。电影学院为了教学,从内部调看了中外电影史上的名片,清楚的记得每星期最起码要看四场电影,有的时候连续看两场。大部分的电影连老师也是第一次看,才有了师生观影后电影分析课上激烈讨论的场面。张会军在他的《致青春--北京电影学院78级回忆录》里统计过,四年超过780多部,书后附有片名名单。这个数字不包括后来校外观摩的部分。但我觉得有几千部都是有的。也应该包括后来两个学期又重复按国籍系统重放的电影。边看电影,边记分镜头,成了我们练习镜头语言的方法。我大概记了有将近十本,同学之间还相互交换,希望记得更全面。摄影系的同学记得最多,我印象中跟张艺谋和侯咏交换过笔记。那也是我第一次跟张艺谋说话。这些电影在我们脑子里扎了根,这是电影学院给予我们终身受用的精神财富。


学校青年电影制片厂拍摄《见习律师》,韩小磊和鲍肖然老师带着师生工作组在选景,图中为李少红

还有一件非常特殊的事件,我想趁建校七十周年之际有感而发一下。2018年,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第九届年度表彰,把特殊贡献奖颁给了北京电影学院78班的全体同学。我当时代表导演协会发言:今年恰逢改革开放40年,大家自80年代毕业,从事电影工作直到今天恰好也是四十年。正是这个群体见证并参与了中国电影行业四十年的发展,和时代相互成就,互为印证。协会也为每一位第五代影人准备了证书,作为时代的纪念。我们这些年的成就不止是老师对我们的培养,也有刘恒老师、李雪健老师等电影界众多影人的一同努力。


78班毕业大合影

2018年,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第九届年度表彰晚会中,78班同学、中国第五代电影人获颁评委会特别贡献奖


特别奖的评语

从来就没有一个群体,能够以这样的能量来改变一个国家的电影乃至文化,而以北京电影学院“七八班”为核心的、史称“第五代”的中国电影人做到了。在二十世纪承上启下的历史节点,第五代电影人从题材和样式、到主题和意义;从电影的造型语言、叙事构成直到美学本体,全方位的将中国电影带入现代,并走向世界。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五代电影人又在推进中国电影的类型化创作、市场化转型和工业化升级上,做出了引领性的努力。




记得当时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都分别上台发表了感言。


     陈凯歌说:注视年轻人。公元1978年9月,聚集在北京郊区朱辛庄,北京电影学院的153个年轻人,是为艺术而来的。与其说他们代表了那一年的上万考生,还不如说他们代表了十年间失学的整整一代人。就在朱辛庄以后不久,这些年轻人以第五代之名,从80年代初开始横扫千军,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成功,获得了声誉。而这一切的取得,最终应该感谢的是那个时代,正是我们亲身经历的一切告诉我们,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的目光,应该深情注视那些为电影而欢欣而迷茫而痛苦而舍弃一切的年轻人,注视那些为自己的朦胧梦想、微弱声音而决绝远去的年轻人,注视那些因失败而被世人耻笑却不肯低头的年轻人。今天的他们是我们的过去,而明天的他们希望胜过今天的我们,让他们站到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的表彰典礼上去吧。


     田壮壮说:用自己的命来做电影。40年就这么一晃就过来了,我们这群人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在我们前面还有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其实我们就是起承转合的一代。“文革”的时候中国12年没有一部电影,只有八个样板戏,给我们这一代带来了特别好的机遇,我们可能没有上过学,但是我们在这个社会里面见到了人、见到了天、见到了地,知道什么叫做爱,知道什么叫做责任,知道什么叫做给予。我们后来把这些都放到我们自己的电影里面,用自己的命来做电影,我想这个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一种态度吧。我希望以后的电影人也这样,把我们中国电影人的那种骨气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张艺谋说:爱这个事业,不为名利。一晃四十年,很幸运,时代给了我们能为热爱的电影事业工作的机会,我们现在拍电影已经不是为名为利,是因为热爱,是在用生命拍电影。



78班导演系李少红,摄影系曾念平回母校与师生交流,时任学校校长的78班摄影系张会军主持



七十年

每一页校史

都镌刻着美丽而温馨的力量


回眸深望

你也一定有不少珍藏的回忆吧

欢迎大家继续踊跃投稿


 

Copyright 2018  中华爱子影视教育促进会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18103号-1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号B区103(电影频道院内) 中华爱子影视教育促进会  电话:010-82040173  电子邮件:huodong@camte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