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与大连艺术学院成功举办“百面战旗进校园”系列活动启动式

 

  9月18日上午,是“九一八事件”纪念日,在大连艺术学院体育场上,中华爱子影视教育促进会与大连艺术学院成功举办了“百面战旗进校园”系列活动启动式。

  9月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全民国防教育月”活动的通知》。“百面战旗进校园”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大型系列活动。

  促进会会长周星,副会长刘军、杨杨、张燕、高兴春,秘书长霍华先,副秘书长任晟姝、刘昱、米红,办公室主任陈雅舟等主要领导出席活动启动式。本会顾问、国家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原副部长罗援将军应邀出席。

  大连艺术学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贤俊、驻校执行董事王晶等校领导、辽宁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侯长余、大连市教育局安体卫艺处二级调研员范向阳、抗美援朝纪念馆副馆长张校瑛、驻连部队领导、辽宁省18所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和23所中小学的国防教育基地负责人、大连艺术学院14000多名教职员工学生和部分驻军官兵出席了启动式大会。

  在大连艺术学院学生军训的精彩成果汇报演出后,大连艺术学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贤俊首先致辞。他表示,开展“百面战旗进校园”系列活动,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牺牲奉献精神、奋斗创造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和深化,是培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矢志不渝做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

   

  罗援将军做了关于百面战旗进校园重大价值和意义的致辞。他说,“2019年国庆大阅兵时,通过天安门广场荣誉方队的100面战旗,是我军的根、我军的魂,它们记录了我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由被动挨打到主动提升的苦难辉煌。每一面战旗都浸透着烈士的鲜血,每一面战旗都舞动着伟大的民族精神。一面一面的战旗,是物化的军史;一面一面的战旗是浓缩的军魂。一面面立功受奖的旗帜,记录着我军将士英勇无畏的战斗历程,彰显着克敌制胜的不朽功勋”。

  罗将军指出,“百面战旗曾经在英雄们的手中前仆后继,接力传承。今天战旗传到了我们的手里,责无旁贷,我们必须扛起她、举起她、爱惜她;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荣光。”

  促进会会长周星教授代表促进会各位参会的领导,向百面战旗进校园倡议活动的顺利发起表达了祝贺。他指出,中华爱子影视教育学会是国家一级学会,是由老一辈的革命家所创立的。我们要赓续其后,继续努力。促进会和大连艺术学院共同发起此活动的意义,就是赓续革命传统。“爱子”要用现代影视的形式以及视觉年代的传播形态,来使得一代一代的青年关注中国的历史,传承美好的传统,知晓曾经有过的血泪,为全体中国人民为全世界人民创造美好的生活和安全的地球而奋斗。国防是保证强大国家的基石,百面战旗猎猎飘扬,将使中华民族永远不屈、永远向善的精神传扬下去。

 

  促进会副会长、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政治部原主任杨杨将军,代表促进会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出征地辽宁的18所大学代表和23所国防教育基地的中、小学等共同发起单位,向全国的学校师生发出倡议:要把“百面战旗”作为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讲好战旗故事,追忆光荣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雄精神,进一步激励广大同学响应习主席的号召,立志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倡议书》提出:要把“百面战旗”作为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经过3—5年的时间,采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持续不断地激励引导高校师生,做红色故事的讲述者、红色血脉的传承者,让战旗故事进入教学,融入思想,让战旗精神一代一代发扬光大,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辽宁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侯长余讲话祝贺“百面战旗进校园”活动启动式圆满成功。他说,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军思想,加大全民国防教育的力度,结合实际出台了系列举措,推动辽宁国防教育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启动式上,促进会领导与罗援将军、大连艺术学院校领导为辽宁省18所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渤海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大连艺术学院、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职业学院、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航天航空大学、沈阳农业大学)颁发了“百面战旗进校园”系列活动发起单位牌匾。促进会参会人员、大连艺术学院校领导和老师以及各学校与会代表均在“百面战旗”进校园倡议书签字板上郑重签字承诺。

   

 

  18日下午,促进会副会长刘军主持召开了“百面战旗进校园”系列活动研讨会,副会长杨杨将军讲述了“什么是战旗精神”和“战旗的重要意义”。高兴春副会长以及秘书长霍华先、副秘书长刘昱、米红、办公室主任陈雅舟等与参会的若干所学校的教师代表就“百面战旗如何进校园”进行了认真且深入的探讨和磋商。参会教师结合各自学校做法和经验教训谈了意见。

 

 

  19日上午,罗援将军与副会长杨杨将军,办公室主任陈雅舟以及大连艺术学院的校领导,一起观看了大连艺术学院百面战旗故事演讲活动,对同学们饱含深情、声情并茂的演讲表演给与了充分肯定。杨杨将军被聘为大连艺术学院荣誉教授。

 

 

倡议书全文如下:

“百面战旗”进校园倡议书

老师、同学们:

  9月18日,是一个必须永远铭记的日子。1931年的这一天,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发起了蓄谋已久的侵略,致使我东三省全面沦陷。“九一八”成了我们心中永远的痛。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地处辽宁省这个“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出征地的18所大学代表和23所国防教育基地的中、小学代表,一起凝聚在百面战旗下,在全国政协委员罗援将军、中华爱子影视教育促进会和大连艺术学院的带领下,共同庄重地向各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发出倡议:要把“百面战旗”作为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讲好战旗故事,追忆光荣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雄精神,进一步激励广大同学,一定要积极响应习主席的号召,立志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我们一定记得,201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在庆祝建国70周年的阅兵队伍里,第一次出现的“百面战旗”方队。这是一支由全军荣誉功勋部队组成的英雄方队,她代表着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浴血奋战,为中华民族作出的赫赫战绩!她镌刻着英雄们闪光的名字,昭示着敢于战斗,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勇气概!她带着硝烟,气势如虹、势不可挡、猎猎地向我们走来!我相信,当年这一幕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我们每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心里都一定会充满激情,眼里都一定会饱含泪水!

  大学,作为国家教育战线的高地,是培育可堪大用、能担重任栋梁之才的沃土,承担着为中华民族培养人才的大任。我们一定要牢记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不断、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不断教育和激励大学生们,立志民族复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百面战旗”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最耀眼的一颗瑰宝,为我们的素养教育提供了一份非常难得的教材!

  每一面战旗都有一段非凡的故事,每一面战旗都闪耀着铁血的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在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和战争考验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下,“百面战旗”作为中华民族英雄史诗中最令人自信的一页,更加以她形象生动,有血有肉的故事,凝聚起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体现出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史,昭示着红色血脉代代相传、永不退色,更加会成为我们大学生们报效祖国的榜样力量!

  只有崇尚英雄,才能成为英雄。只有倡导正气,才能树立正气。为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深化国防教育。我们庄严地向全国高等院校发出倡议,要把“百面战旗”作为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经过3—5年的时间,采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持续不断地激励引导高校师生,做红色故事的讲述者、红色血脉的传承者,让战旗故事进入教学,融入思想,让战旗精神一代一代发扬光大,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们一定要永远记着他们,因为只有记着他们,才能记住自己的责任;我们一定要永远崇尚他们,因为只有崇尚他们,才能使自己高大起来;我们一定要永远学习他们,因为学习他们就有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常说,青年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你可曾想到,百面战旗中牺牲的那些无数先烈,和我们今天的年龄基本相仿?你可曾想过,他们牺牲的时候为了我们的今天,生命就停止在了那一刻?你可曾想过,我们今天朗朗读书的课堂,我们操场上追逐胜负的潇洒,都是他们当年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的?此时此刻,当我们凝聚在百面战旗下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猎猎战旗,带着战场上的枪声,炮声,带着战士们的胜利的呐喊,在硝烟中飘扬着,在向我们走来,用她无言地,凝结在战旗上的责任和荣誉,召唤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是否此刻也感到了自己的责任,感到了肩上的分量?中华复兴,舍我其谁?这是重大的责任,更是无尚的荣耀!一代一代,我们的民族就是在这样地延续!

  愿,百面战旗永远飘扬!

  倡议发起人与单位:

  罗援将军 杨杨将军

  中华爱子影视教育促进会大连艺术学院

  渤海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

  大连外国语大学大连交通大学

  大连海洋大学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职业学院沈阳理工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沈阳航天航空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发起单位按首字拼音字母排序) 

            2023年9月18日  于大连

 

撰稿:陈雅舟

图片提供:大连艺术学院、陈雅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