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服务

xingyefuwu

学术研究 xueshuyanjiu

基于微课的青少年电影素养教育课程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7  作者:沈娟  来源: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


电影是一种重要的媒介方式,由于易于接受和普及,语言障碍较弱,深受青少年的喜爱,也因此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产生了较强的影响。但日前电影市场日趋繁荣,影响作品质量良莠不齐,有些会涉及到暴力、色情等不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内容。因而,提升青少年的电影素养,亦即对电影的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就变得至关重要。

电影素养有多种定义,大多是指对电影的选择能力和批判能力,对电影叙事的理解能力,对电影技术的了解能力,对电影真实和现实真实的区别能力以及电影制作的能力。1

电影素养的提升不仅可以帮助青少年培养批判性解读电影内容的意识和能力,使其成为自主的电影媒介使用者,减少电影的负面影响,同时亦能提高对电影的批判与赏析能力。

一、电影素养教育溯源

媒介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伴随着大众媒介的出现而诞生。1933年,英国文学批评家F.R.列维斯和丹尼斯·桑普森在在《文化与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一书中,率先提出了“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目的是在面对以电影为首的大众传媒所带来的流行文化的时候,唤醒人们的批判意识”。2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媒介形式的产生,媒介素养逐渐成为公民生活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电影作为重要的媒介形式之一,其载体已经进入多元发展的阶段,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和网络媒体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青少年是最主要的观影群体,“24岁以下的观影群体占据总人数的51.54%”3美国学者梅洛维茨曾经说过:“甚至在孩子们不被允许独立穿过马路之前,电视就陪着他们穿过了地球。”

因此,电影素养教育作为媒体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提了出来。通过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4和《欧洲媒介素养宪章》5中媒介素养的定义,电影素养教育是指通过电影、电视等影像了解电影语言的表达方式,学习电影知识、技能,识别电影与真实生活之间的差别,并学会合法有效地创作电影,通过影像来表达自己,服务社会的技能。简单地来讲,电影素养教育应该包括三部分的内容,一是学习电影本体,包括电影学理论、电影语言表达方式;二是赏析电影,了解电影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批判地“看”电影;三是创作影像,具备通过影像服务自身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国内外青少年电影素养教育状况

国内外青少年电影素养教育的发展并不均衡,欧洲无论是重视程度和实施时间及效果上都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主持和推动电影素养教育的机构每个国家也不一,有社会机构如美国的“全国英语教师理事会”,也有政府为电影教育专门成立的机构如英国的“英国电影教育工作小组”等;教育形式丰富多样,有课堂教育(如电影专业学历教育),也有“非课堂式教育”(如广播电视大学或远程网络教育等)。

在北欧,电影教育不仅被视为艺术教育,而且逐渐被认为是与读写同等重要的文化表述方式,可以作为表达自我的手段帮助少年儿童准确地与外部世界进行沟通。北欧政府、电影机构、电视台等职能部门积极制定支持政策、提供经济补贴,用来扶植儿童青少年电影。在这些举措的推动下,儿童青少年电影取得艺术与商业的成功,一方面使得电影基础教育能够充分发展,另一方面也令出色的青少年从小有着良好的电影观。6

法国强调“艺术与文化教育主要以艺术教学为基础”,并对艺术教学内容做了具体规定:“艺术教学建立在艺术史和艺术学科的原理和实践基础之上,尤其是器乐和声乐、雕塑艺术、视觉艺术、建筑艺术、戏剧艺术、影视艺术……”。由此可见,法国艺术教学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影视艺术教育是其中的一种教育形式。法国国民教育部对艺术教学的组织和实施给出了更具指导性的意见,希望这种课程“保证艺术教学和其他艺术教育活动的一致性,使两者和学生的个人体验紧密相关,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多样化”,“保证艺术教学的连续性,实现对逻辑性和实际操作的并重。”7

1998年英国电影教育工作小组成立,提出了“3CS”电影教育模式,包括“文化通道、批判理解和创造性活动”,最基本的特点是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这是针对英国电影素养教育特定的背景提出的,具有独特的内涵,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在英国青少年电影素养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8同时也给各国青少年电影素养教育带来借鉴和启发。

在美国,1929年 “佩恩研究”对有关电影影响青少年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电影确实对青少年产生了复杂而可见。1930年“海斯法典”规定删除影片中不符美国公众道德观念的内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学界对影视影响的研究涵盖了亲社会行为、健康、家庭与人际关系等方面,结果表明,影视相关内容与个体的攻击行为、亲社会行为等方面确实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正是由影视相关内容所引起的观察习得与态度转变导致了这种正相关关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的媒介素养教育逐渐受到社会和政府的重视,具有示范性的课程陆续推出,影响力逐步扩大。1994 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所签署的《美国2000 年教育目标法》鼓励学校在九个核心学科中制定自己的内容标准,其中艺术学科的内容标准包括了中小学的媒介素养教育内容。9由于美国电影文化产业的巨大影响,因此在该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电影素养教育一直处于重要位置。在美国,以往的电影研究类课程一般只在高等教育中才开设;近年来,得益于(美国)全国英语教师理事会(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English)等机构的推动,许多中学都开设了电影研究与分析方面的课程,特别是影像制作课程,主要教授学生制作非印刷文本的技巧,包括编辑、灯光和后期制作等;此外,教学中,通过对比电影与其他媒介形式,让学生理解不同的媒介及媒介语言所各自具有的优势和特点。10

国内对于青少年电影素养重视的较晚,但相对较为深入,做了大量的工作。

20世纪90年代初,山东省淄博市教科所自1993年开始将基础教育中的影视文化教育问题列为重要研究对象,由此规划成“关于在中小学开设影视文化课及学科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1997年这项课题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逐步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有条件的要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地方课程。普通高中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特别提出美育课程增加“影视等教学模块”。

三、国内青少年电影素养教育状况调研

2016年3月至2016年7月笔者通过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对全国青少年电影教育状况进行调研,目的是了解青少年对电影素养教育的需求以及指导今后电影素养教育工作的开展。基于调查对象是中小学生,调查问卷在设计时尽量做到题目简单明了,以选择题为主,调查选项涵盖基本情况、校内外影视教育状况、观影途径及选择途径的原因、喜欢的电影类型、未来的从影意愿以及以影视教育的需求等方面。



图 1 各省市接受调查的问卷数量示意图

经过一学期的问卷调查,一共回收问卷529份,涉及全国27个省市,回收问卷较多的区域在东部沿海地区。

根据问卷调查情况得出以下结论:

(一)校外教育

现有的社会教育机构中,影视教育基本上围绕比较热门的表演、播音类课程开展;参加培训的人员基本上集中在小学一到五年级;电影制作类、电影赏析类课程基本上没有。

(二)校内教育

中小学开展影视类课程,多为辅助语文、英语及其他科目的教学而开展。

图 2 中小学校内电影教育状况各省市对比示意图

开展电影素养教育较好的行政区域有北京市、上海市、辽宁省、浙江省、山东省等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开设的课程名称不一,如《影视文化》、《影视知识ABC》等;课程类型基本上以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为主,如浙江省上虞市谢塘镇中心小小学、大连市第四十四中学、长春市第八中学11等;也有的学校以校内课程的形式开展,如山东省淄博市教学研究室在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小学推广的《影视文化》课程。北京地区的中小学电影素养教育课程主要以北京电影学院“高参小”项目开展,其他海淀区和西城区的部分学校也开展《影视鉴赏》、《经典赏析》等之类的课程,基本上以校本课程的形式。

(三)国内青少年电影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整体对电影素养教育的认识不足,由于素养教育没有升学的压力,无论社会教育机构还是中小学对电影素养教育不够重视。

2)电影素养教育的师资严重缺乏。多数以语文老师来代课,少数如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学校会外请少量的影视专业毕业的老师授课,学校本身配有专业教师极少。

3)没有系统的课程体系。电影素养教育课程名称、形式零散,没有形成的课程体系,也没有统一的教材。

4)青少年对电影素养教育的需求极其饥渴。青少年对电影素养教育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观影需求,即如何赏析电影的需求;二是创作需求,即如何制作影像、通过影像表达自己的需求。

图 3 青少年观影频次调查结果示意图

经过调研,71%的青少年观影次数达到两个月一次甚至频率更高的地步,这充分说明他们的观影积极性非常高,但观看的影片却五花八门,有《谍中谍》这样的好莱坞商业大片,也有《盗墓笔记》这样的魔幻电影,他们需要学习如何赏析电影,提高电影素养。同时,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普遍性和拍摄的零基础,让他们非常迫切地想通过影像表达自己,微电影社因此在中小学蓬勃发展,电影制作知识成为他们的急需。

四、电影素养教育“微课”的引入

根据2016年笔者做的《中小学生电影教育情况调查问卷》,73%的被调查人会去电影院看自己喜欢的电影,80%的被调查人学校没有开设电影素养教育课程但希望开设这类课程;由此可以看出,中小学生对电影素养教育课程的期盼。

但是师资匮乏和校内课时与电影时长的矛盾,导致电影素养教育在中小学校内教育体系中难以开展。因此,在青少年电影素养教育上,笔者建议引入“微课”这种授课方式,利用“微课”进行线上授课,理论知识和拍摄电影等知识可做线下面授,利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法普及电影素养教育。

简单来讲,“微课”是由“微”和“课”来组成,“微”是指短,“课”是指教学讲解视频,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个电影片段,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学过程,教学时间短、针对性强、学习效果好,适于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12

电影素养教育“微课”就是针对中小学生开展的电影素养教育课程,把电影学知识分成一个个模块,每个模块再做成8-10段视频,一般长度在8分钟之内,同时每个小视频提供给用户基本互动功能,包括课后练习、FAQ等;通过看似碎片但却具有系统性的内容开展电影素养教育。

五、电影素养教育“微课”的课程设计研究

1、课程设计理念

电影素养教育“微课”应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创新教育为目标,以提高中小学生人文素养与批判能力为目的素养教育课程。

素质教育思想的根本特征是“育人为本”,通过电影素养教育“微课”,教会中小学生对电影的辨别能力,通过电影这个载体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生活等基本技能。

 “微课”这种教育形态充分利用了网络技术、视频技术等创新教育形式,同时其内容启发了受教育者的创新性,通过电影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从小培养创意意识。

电影素养教育“微课”充分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国外先进文化及二者的结合提高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增强对电影真实和现实真实的区别对待能力,不盲目追,批判地看待电影的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课程内容设计

电影诞生已百余年,其内容涉及到音乐、舞蹈、戏剧、绘画等多种艺术,同时又有其他艺术形式所没有的内容。电影与其他艺术形式最大的不同在于电影是集体作品,它是一个人无法完成的综合艺术形式。

根据笔者所做的《中小学生电影教育情况调查问卷》,在被调查者中最想了解“电影历史”方面的知识占13%,“电影类型”占8%,“电影技术或电影制作”占12%。而对青少年喜欢的电影类型调研中,“科幻电影”、“动画电影”、“纪录电影”、“恐怖或惊悚电影”占据前四名,分别占21%、21%、13%、4%。

图 4 各年级喜欢的电影类型对比示意图

因此,电影素养教育微课的内容设计为以电影基本知识点为主的基础课程、类型电影为主的拓展课程和电影制作为主的行动课程相结合的“交响课程”。

考虑到中小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整个课程内容设置是一个由简入繁的过程:先从观看短片入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电影常识,如景别、镜头、场景、画面等,这是电影素养教育的基础课程;介绍电影的类型,通过各类型电影的欣赏引入科学、人生、文学、历史、传统文化等具有思考意义的内容,这是电影素养教育的拓展课程;最终讲授电影制作技术,让学生可以自己动手,画出或者拍出一个小故事,这是电影素养教育的行动课程。

这三个模块的课程分别通过短片、经典电影片段、各类型电影介绍以及电影器材图片等视频与文字内容相交叉来实现,每个基本知识做为一个微课程模块,每个模块又有序的分割为10到20段小视频,每个视频提供可量化的基本互动,包括测评、文档、FAQ等。

电影素养教育微课程内容在设置时还应该做到每个知识点对比性。如“电影与科学”把真实的科教片与科幻电影放在一起,让中小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电影现实”与“生活现实”之间的距离,“电影与人生”把传记片与励志电影(或电影中的英雄人物)进行对比,让中小学生体会到努力成功的同时也不会盲目崇拜电影中塑造的英雄。“电影与文化”把戏曲电影、武侠电影、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放到一起,让中小学生体会传统文化、武侠文化与现实主义之间的优势与区别。

六、电影素养教育“微课”未来的设想

电影素养教育微课的设计开发,将会在目前师资缺乏的情况下普及电影素养教育,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普遍的电影素养教育实践,并适合信息技术时代的碎片化阅读方式,利用碎片时间以短课程形式学习知识点,普及方便。

但如何做好电影素养教育微课,笔者根据调查和教学经验有以下设想:

1、课程内容体系设置时,根据前期调研结果来看,小学生侧重电影素养教育的基础(理论)课程和拓展(赏析)课程,中学生侧重电影素养教育的基础(技术)课程和行动(制作)课程;这样更适合青少年各年级的特点。

2、课程选择类型电影时普及各电影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在选择电影时做好比例分配,根据调查问卷,主要以科幻片、纪录片、动画片为主,兼以少量的悬疑片。在选择影片时,引入中小学生做选片的“专家”,让孩子们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电影,把教育专家的意见与中小学生自己的意见相结合。

3、微课的推广。电影素养教育微课将通过以下途径推广:中小学、成熟的中小学教育平台、社交推广平台、专家学者等,让更多的中小学生受益,同时吸引更多专家学者对电影教育的关注,促进电影教育学的学科发展。

4、课程反馈。微课程上线后针对包括全国中小学生、中小学教师和不确定的社会人群。后台管理者可以看到各课程点击率、学生地域分布数量等核心统计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统计来调整课程的设置。此外可以通过微场景朋友圈转发以及事件营销。还可以回答用户问题、发起用户讨论、发布通知和调查、派发红包等方法维护粉丝数量。

5、青少年电影欣赏类APP终端的开发。目前无论是安卓系统还是IOS系统的移动终端,都有很多电影类APP,但由于商业运行,这些APP都有大量的广告,这些广告成年人看起来或许不会受到影响,但中小学生由于心智的不成熟会对他们的思想有影响,影响其判断对错的能力,影响其正确世界观的形成。调查显示,46%以上的中小学生用手机、平板电脑观看电影,因此建议着手开发关于中小学生电影欣赏类APP。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中小学生更易于接触到各类影视作品,网络上也充斥着大量良莠不齐的视频,因此需要通过电影素养教育,让中小学生提高影视艺术的鉴别能力,了解电影的基础知识和传播规律,培养高尚的电影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Copyright 2018  中华爱子影视教育促进会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18103号-1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号B区103(电影频道院内) 中华爱子影视教育促进会  电话:010-82040173  电子邮件:huodong@camtec.org.cn